轉自:財聯社APP
財聯社4月28日訊(編輯 劉蕊)在經濟衰退的陰影似乎逐步遠離之際,美國可能會發現自己正在陷入一個新的泥潭:滯脹。
瑞銀在最近的報告中警告稱,美國最新公布的經濟數據表明,美國可能正面臨滯脹的風險。而且更嚴重的是,無論是政策制定者還是市場,似乎都還沒有為這一情景提前做好準備。
美國正面臨滯脹風險
美東時間周四,美國商務部發布的一份新報告顯示,美國第一季度GDP增長大幅放緩,而某些通脹指標卻在悄悄上升。這讓華爾街開始陷入新的擔憂:美國花了這么長時間試圖防止經濟衰退,結果卻發現自己面臨滯脹的可能性。
所謂“滯脹(stagflation)”,是指經濟停滯(Stagnation)、高通貨膨脹(Inflation),以及高失業率同時存在的經濟現象。、
對于美聯儲的政策制定者們來說,滯脹情境甚至足以稱得上是“噩夢”。因為滯脹問題往往非常難以解決,無論是高通脹還是低經濟增長,假如試圖解決其中一個問題,就很可能令另一個問題更加惡化。
滯脹環境也是投資者的噩夢,因為在滯脹環境中往往難以找到可靠的投資對象:經濟增長疲弱意味著股市難以上漲,而高通脹也會令債券市場下跌。
瑞銀全球財富管理投資主管馬克?海菲爾(Mark Haefele):“如果只是單個的數據點還不足以引起擔憂,但沒有人真正為這種情況(滯脹)做好準備,而且這很難對沖。”
單個數據還不足以擔憂
多數銀行和經濟學家預計第一季度美國經濟將增長2.5%,但實際數據是美國經濟僅只增長了1.6%。同一份報告顯示,美國個人消費支出(PCE)價格季度數據從去年第四季度的1.8%加速至今年第一季度的3.4%。
美聯儲一直希望在美國經濟保持穩健的同時,將通脹率降至2%的目標水平,而美國商務部公布的這兩項數據顯然與美聯儲的期待完全背道而馳。
當然,盡管數據顯示經濟增長走弱、通脹居高不下,但目前還不能判斷美國經濟已經出現滯脹,因為美國的失業率目前還不高——這是定義“滯脹”的第三個條件。目前非農數據顯示,美國失業率持續保持在4%以下,表明就業市場健康。
瑞銀的海菲爾提醒稱,單單是一份令人失望的報告并不意味著滯脹必然發生,但市場確實已經受到了驚嚇。美東時間周四,美股三大股指都一度大幅下滑,不過在最初的擔憂穩定后,多數大型科技股已經反彈,并帶動股指在周五上漲。
希望仍存
不過展望未來,瑞銀仍然保留著樂觀和希望。海菲爾表示,他預計今年下半年通脹將放緩到足以讓美聯儲有空間降息。
盡管危險隱現,華爾街的其他人也傾向于看到當前形勢中的一線希望。Glenmede投資策略副總裁Mike Reynolds在分析師報告中寫道:“美國GDP數據再次出現正向增長,為軟著陸的說法又增加了一個臺階。”
而美國財政部長耶倫的表態更是樂觀得多。她表示,盡管美國經濟增長數據不佳,但經濟基礎穩固。
她甚至直言:“(美國)經濟表現顯然非常好…我當然不認為這是過熱。勞動力市場是50年來最強勁的。”